【问答】诉讼保全反担保的规定,诉讼财产保全反担保的法律依据
发布时间:2025-03-20 14:08:01
人气:115
在中国法律中,诉讼保全的“反担保”是指被保全人(即被告)在财产被保全后,为解除或变更保全措施而向法院提供的担保。其核心目的是平衡双方权益,避免因错误保全导致被保全人遭受不可逆损失。以下是相关规定和法律依据的详细说明:
一、诉讼保全反担保的法律依据《民事诉讼法》第104条 明确规定: “财产纠纷案件,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,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。” 这表明,被保全人可以通过提供反担保请求解除已采取的保全措施。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<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>的解释》(2022修正) 第152条: 诉前保全必须由申请人提供担保;诉中保全是否需担保由法院裁量。 “被申请人提供反担保的,人民法院可以解除保全。”
第164条: 明确反担保的形式和效力,法院需审查反担保的充分性。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》(2016) 第5条: 法院可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,担保数额不超过请求保全金额的30%。
第22条: “被保全人申请解除保全,并提供等值担保且不影响执行效力的,法院可以裁定准许。” 明确反担保需“等值”且不影响执行。
二、反担保的核心规定反担保的适用条件 反担保的形式 法律未限定具体形式,实践中常见方式包括: 反担保的金额
三、反担保的意义与作用平衡双方权益 化解保全僵局 风险对冲
四、注意事项法院的裁量权 是否接受反担保、反担保的形式及金额,最终由法院根据案情决定。例如: 反担保的解除 保险保函的适用性
五、总结法律依据:反担保制度的核心法律依据是《民事诉讼法》第104条及司法解释相关规定。 实践要点: 反担保需“等值”且经法院审查认可。 保险保函、现金、实物资产是常见形式。 法院对反担保的接受标准和金额有较大裁量权。
建议: 被保全人申请反担保时,需充分举证证明担保的充分性和必要性。 原告若担心被告通过反担保解除保全,可向法院提出异议(如证明被告存在逃债风险)。 实际操作中,建议委托律师协助设计反担保方案,确保符合法院要求。
|
以上内容是保函网小编根据过往经验案例等为您整理的关于“【问答】诉讼保全反担保的规定,诉讼财产保全反担保的法律依据”的保函问答知识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如果您还有其他保函上的问题,欢迎随时致电保函网客户经理。
|
上一篇:【问答】15万诉讼保全费是多少,15万的保全费是多少,法院怎么收
下一篇:【问答】诉讼保全费用由谁承担,起诉费一般要多少钱
|
相关新闻